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乡村振兴分论坛在江阴举行发表《乡村设计定山宣言》

2020-10-18

       10月18日,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生活美学与乡村振兴设计”分论坛在江苏江阴朝阳山庄举行。时值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衷于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振兴设计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来到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江阴,务实探讨乡村振兴服务与设计的重要问题、路径、理论与方法,并发表了《乡村设计定山宣言》,号召各位设计界同仁在深入思考乡村振兴如何推进的同时,明确自身使命,通力协作,积极探索乡村设计的发展路径。会上还举行了乡建中国http://www.ruralchina.org.cn网站上线仪式。

(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生活美学与乡村振兴设计”分论坛现场)


       坐落于江苏江阴的朝阳山庄,是昔日农业学大寨时期先进典型朝阳村(村级集体朝阳林场)所在地,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周武忠教授提出的“新乡村主义”设计理念的策源地,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朝阳山庄经历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发展热潮、乡村环境治理、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点等发展历程,成为长三角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历程的缩影。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周武忠教授)



各行齐聚,共议乡村设计

       “东方设计论坛”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端学术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设计科学学会(ISDS)主办,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承办。论坛邀请海内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设计学者,聚焦设计学科前沿理论,关注实际问题。论坛旨在汇聚思想,整合资源,规划未来,创建世界范围内具有学术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的设计大平台。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东方设计论坛”迄今已在上海成功举办五届。前五届论坛主题分别围绕设计学科建设、东方设计哲学、一带一路与东方设计、地域振兴与整体设计、东西方设计比较展开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本届论坛将聚焦“生活美学与创新设计”。

      由于国际疫情反复,本届论坛以线上论坛的方式为主,分为以获奖论文为主的线上学术论坛、以探索东方设计学前沿课题为主的东方设计学线上研讨会、以乡村振兴设计为主题的学术座谈会,三场活动将分时分地举行。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线下分论坛要求江苏省外的参会代表以书面发言的形式参与会议。


(江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韶峰致欢迎词)



      论坛由中国乡村振兴服务联盟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主任周武忠教授主持。江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韶峰致欢迎词并介绍了江阴市社会经济和乡村振兴发展情况。来自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南大学、江苏理工大学、徐州工程学院(设计学智库)、深圳技术大学、中国中建设计集团、碧桂园集团碧乡农业、南京万科田园乡村事业部、无锡市科技产业协会等单位的30余名代表出席。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薛冲教授代表与会的艺术设计学院首先发言,重点阐述了艺术设计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强调了培养乡村设计师的重要性。江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胡品洪出席会议。大家畅议乡村设计,共话乡村振兴。


建设美丽乡村

      著名美学和设计学家、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凌继尧教授首先做了总领性讲话。他说: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分论坛从生活美学的角度切入乡村振兴设计,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决策的有效路径。从生活美学的角度看,美丽乡村建设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第一,生态环境的美。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第二,生活环境的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有了生态环境的美,还须要保留乡村的历史文脉,并且在历史文脉中注入新的生命,从而使历史记忆得以延续。使人们记得住乡愁,是生活环境美的主要内容。第三,居住空间的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万千美丽乡村,但是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万村整治不能千村一面。居住空间要有地方特色,百花齐放。祝愿论坛圆满成功。

       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张健健副院长提出“美丽乡村”的“美丽”是一个综合全面的概念,不仅是重视乡村的外部环境美,还要强调乡村社会、经济、文化和谐发展的内在美,是产业、文化、景观、村落的交融。因此,从乡村振兴角度来说,美丽乡村建设绝不仅仅是让乡村外表变美,而是基于乡村自然环境资源及经济发展程度等诸多因素,以乡村特色自然及人文环境为依托,充分挖掘乡村的发展潜力,通过对乡村自然及人文景观要素进行科学的布局和配置,实现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目的。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朱蓉教授认为,中国乡村聚落是自然环境和乡村居民活动的综合载体。乡村不仅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地和农民聚集地,还兼具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种功能。而如今,乡愁则更多成为中国人心中对于中国传统生态宜居生活环境与方式的一种想象。然而,由于近年来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乡村环境与生活方式都产生巨变,出现农村的城市化与同质化、乡村聚落生态环境与特色景观风貌遭到破坏、乡土记忆认知与归属感缺失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针对乡村振兴设计有以下理解与建议:1、乡土地域特色:整体性保护乡村历史肌理、具有典型特征的乡村建筑群与聚落景观,以及乡村空间形态,依托地方自然与人文资源,充分运用乡土植物、低技术、地方材料等,积极探究适合本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模式与方法,塑造基于地域性的特色化乡村田园风貌。2、乡村社区参与: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物质环境的提升,也涉及到新的乡村文化重构与社会系统修复。优化乡村环境需要依靠乡村社区的参与和支持,应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积极鼓励公众参与推动乡村规划建设,同时,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进行特色产业驱动发展,使乡村文化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重新焕发新活力。3、乡村教育培训:乡村振兴也需要政府、相关机构团体建立乡村振兴的区域性工作网络,实施保护工作者的教育培训计划,提升公众特别是青年人的乡村振兴意识,关注对于未来乡村设计师人才的培养,加强乡村振兴专业技术教育及本地人才培训,做接地气的乡村建设与规划。4、村镇协同发展:乡村振兴不仅是一个乡村生态环境修复与文化传承的自发展过程,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与小城镇的协同发展,积极探索总结村镇协同创新与绿色生态规划发展路径与研究策略,构建乡村和小城镇联动发展机制,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衔接起来,实现城乡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在当前乡村变化和发展的必然性基础上,亟需从多学科角度进行乡村振兴与创新设计,共同建设我们心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忆的精神家园。


(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生活美学与乡村振兴设计”分论坛讨论现场)



从乡村振兴看乡村发展

      无锡市科技产业创新协会理事长袁锦洋就乡村振兴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第一,从政策扶持上突破。如何扶持乡村发展?我们绝不要金钱式的扶贫,产业扶贫才是真正的造血式扶贫。送猪、送钱解决不了问题,要扶大扶强、扶持产业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扶贫,建议多渠道整合政策资源和资金,着力大项目的发展:不要遍地开花、蜻蜓点水式的扶持,要劲往一处使,否则资金分散,出不了效果,有的甚至会半途而废,政府一定要做锦上添花的项目扶持。第二,从策划规划上突破。怎样从观光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变?怎样用活乡村的本土材料、果林、菜园等,而不是城市化的照搬照抄,按照乡村原有的脉络进行梳理,策划新产业,引进新思想,让更多年轻人回到村庄,将规划与运营有机结合,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要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更多人爱上乡村。现在许多乡村建筑盲日模仿城市建筑,不适合乡村特点,庸俗而又没有美感,这都是因为缺乏懂乡村特点的设计师造成的。如果根据农村的自然条件,设计出适合乡村特点的建筑与景点,一定会大大吸引外来观光者。第三,从用地政策上突破。振兴乡村,发展农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产业庄园、特色小镇等必须匹配适度的建设用地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不能吃、不能住、不能娱就留不住游客,也就不会有更多的消费;建议集体土地不仅可以用于租赁住房,也应用于旅游康养服务。第四,从平台搭建上突破。村集体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借鉴袁家村模式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入股开发乡村;企业也可以采取众筹、共享模式吸引更多的乡村热爱者共筹共享,开发共享农庄、共享果园、共享菜园、共享民宿等等,共享的不仅仅是资金而是更多的信息、渠道、人脉、营销等无形的资源,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众人拾柴才会火焰高。第五,从宣传营销上突破。一个城市的品牌营销不仅仅局限于城市,也应包括乡村、景区景点和土特产品。我们的城市营销也应该象山东一样不仅宣传景区景点,还应从美丽乡村、产品品牌上进行包装推介,把一个项目、一个景点、一个产品推介好了也是城市形象的提升,而不是靠一个项目一个企业单打独斗式的营销。政府打捆推介,项目好了政府的税收也好了,农民也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说实话山东旅游不如成都,旅游景区景点也不咋样,但好客山东却是家喻户晓。

        东南大学旅游与景观研究所的郑德东博士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宏”与“微”。乡村振兴之“宏”:首先,城市冗余资源,存量空间盘活乡村。集中城市冗余资源的乡村利用,其中包括电力照明,做活乡村产业联动,横跨文旅、农业种植、产品粗精加工、研究实验田、研学等,根据乡村条件,构建良性逻辑链。其次,借鉴斯德哥尔摩共生型城市,积极探索三角形模式,拉通环境、经济、社会的联通路径,以需求+模式创新拉动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第三,从可持续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过渡,把可持续的“替代资源”到生态文明的自促型“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之“微”,首先要着眼于乡村服务业的现代化提升,从硬件建设转而将服务基础体系建设纳入到首要建设内容;其次,乡村景观的叙事语境,把存在叙事的“物叙事”与“人叙事”延展到“生活叙事”,重视乡村语境对于受众的到达率;最后,在细节上实施五大幸福产业的互促,如药膳联通草药种植、养老、健康、中医文化。着眼于微,将关系到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产业,从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个切入点落地实施,避免乡村振兴的“孤岛振兴”。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薛冲教授(左)、东南大学旅游与景观研究所郑德东博士(中)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李永昌副院长指出,根据2018年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了五年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该“规划”中四类乡村的风貌建设是乡村振兴新格局中重要板块之一。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进一步明确乡村风貌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不过,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已来,乡村建设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乡村文化断裂、乡村风貌趋同、乡村特色缺失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乡村振兴是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复兴的关键。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对于乡村风貌的建设和规划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乡村的地域、文化、经济特色。为了实现“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不搞一刀切”的乡村发展要求,乡村风貌设计和规划必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化、专业化的工程,要求设计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设计专业技能,对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中国乡村的发展现状有着深刻的认知,同时,能够深入乡村内部、了解乡土文化、找准乡村发展定位。


(与会专家在江阴市最高峰定山之巅宣读《乡村设计定山宣言》现场)



注重品牌建设,发展乡村产业

       中国设计学智库负责人、徐州工程学院赵绍印教授认为,乡村振兴不仅是空间的规划,更要关注地域资源的商业开发。这是保证乡村振兴和保持长久发展的源水。假如把乡村振兴比作促进农村发展植树活动的话,如果要保证其树苗生长茂盛的话,必须把根系深入土壤,汲取到脚下大地中的营养后才能保证其茁壮成长,常言说的话:根深方能叶茂。从景观规划的角度论及乡村振兴是我们众人皆知的,而且是最能见效果的一种速成的方法。可以从视觉吸引和在场的体验性强化其突变性进步。但是人都要生存和生活的。乡村和农耕生活方式是我国的传统主体。量大,历史悠久。各地土地中的优质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在市场开发中存在着瓶颈。这个瓶颈有两个,一个是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落后,另一个是农产品品牌化运作意识淡薄。前者涉及到技术问题,后者涉及到设计,具体地说涉及到的是视觉传达设计的深度参与。加入前者属于资金和政府协调的范围的话,那么后者则是我们从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者需要积极参与其中的事务。就是通过对地域性农产品,尤其是优质的农特产品进行品牌化包装和市场的形象塑造,来实现增加农特产的附加值。地大物博是我们的优势,很多地方我们都成了日本汉草本药生产基地,也就是成为他们中药的种植基地,但都是低价格出口,属于低端产品。几元和几十元一斤的中草药出口到日本,经过他们的深度加工和品牌化运作后,而是以每克几元甚至是几十元的价格在世界各地销售。要真正振兴乡村,对此我们不能不视而不见。只有把农村的优质传统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走深加工的质量和品质道路,举视觉品牌的美学形象文化塑造旗帜。运用恰当的材质,合身的造型,和谐的视觉元素和板式等,把乡村振兴之根延伸到泥土深处。让乡村振兴既可看、可游、又可购。形成一村(镇)一品,一村(镇)一特产,村村(镇镇)有品牌。本地居民在增加经济来源的同时,也能有记忆和心灵存放的地方。这样我们才能把通过乡村景观规划植入的树苗保证其存活率,且有可能把乡村振兴培植成为参天大树。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徐媛媛博士认为,基于“复兴东方生活美学、创新乡村振兴服务”的理念,发展花卉旅游产业对于拥有花卉基础资源的乡村地区来说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产业转型切入点。自古以来中国民众就有莳花弄草的偏好,历经千年形成独特的花卉情结,养花、用花、赏花、馔花……这些绚烂多彩的花文化活动带给人们的感官快感与审美愉悦正是生活审美化的体现,完全可以成为东方设计的“文化酵母”。通过创意的植入,挖掘尚待开发的中国花文化沉淀层,建构以花卉为核心要素的全产业链,打造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花文化小镇。同时,规划和运营得当的花卉旅游区域可以创造工作机会,改善乡村劳动力空心问题,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增进城乡互动,从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方面提高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可靠路径。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李辉教授、碧桂园集团碧乡农业杨洋博士、江苏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邰杰教授、无锡商学院旅游学院党委书记赵刘教授、南京林业大学蒋晖博士等分别就自己的专业领域发表了独到的观点。


      会后,与会专家们共登江阴定山,在山巅宣读了《乡村设计定山宣言》。希望将社会各界的朋友们团结起来,齐手设计承载着我们乡愁的广袤大地,真正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共创幸福和谐富裕的美丽乡村!


(与会代表在江阴定山之巅合影)



乡村设计定山宣言

(2020年10月18日 江苏江阴朝阳山庄)


       我们,出席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生活美学与乡村振兴设计”研讨会的代表,经过热烈讨论和理性思考,在位于江苏江阴定山东麓的新乡村主义策源地——朝阳山庄,就乡村振兴设计形成如下共识:


第一部分 问题与困境

第1条 乡村振兴实践伴生众问题。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恰好三周年,乡村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伴生诸如乡村主体退化、乡村建设缺少地域特色、以农业为主的乡村产业发展艰难等困境。我们应当务实思考乡村振兴面临的难题并寻求对策。

第2条 设计力量缺失导致新困境。设计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设计有助于明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然而,在土地规划已经成熟的前提条件下,乡村设计力量缺失导致战略实践重“建”而轻“设”,千村一面等问题就此产生。

第3条 乡村振兴设计行业缺规章。如今设计学科尚未形成体系化的乡村设计理论,乡村设计行业缺乏领域内行业协会,未能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乡村设计教育体系也亟待建设,现有设计系统培养的多是适用于城市环境的设计师,缺乏专注乡村的设计师。


第二部分 责任与担当

第4条 时代需要懂乡村的设计师。乡村振兴大潮催生巨大无比的乡建市场。设计是规范高效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有力武器。面对几近空白的乡村设计师现状,作为面向乡村振兴服务的专业工作者,培养懂乡村的执业设计师,我们责无旁贷。

第5条 乡村设计须尊重乡村地格。乡村设计应当基于当地的文脉与地格,而非简单地复制城市设计。其文脉来源于鲜活的乡村生活,其地格扎根于传统的乡村环境。只有对乡村充满热爱的设计师,才能以乡村发展的视角进行设计。

第6条 加速培养合格的乡村设计师。城市设计与乡村设计有着不同的方法论、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实现路径。在实践中,设计师常把城市规划设计的思维生硬地用于乡村设计。要更好地发展乡村设计,唯有建立科学的乡村设计教育体系,培养专注乡村的设计师。


第三部分 行动与路径

第7条 建议成立乡村设计行业协会。成立行业协会有助于团结业内的从业人员,促进行业内的友好交流。权威的行业协会可编写制定相关行业标准体系,对行业有极强的规范作用。乡村设计行业需要行业协会的引领与监督。

第8条 构建乡村设计教育体系。乡村设计学科也亟待建设,在学科建设的初级阶段,构建乡村设计教育体系成为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成熟的教育体系有助于稳定输出高质量的乡村设计人才,为乡村设计行业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保持行业活力。

第9条 建立注册乡村设计师制度。乡村设计是一个需要知识与经验的行业,相关注册乡村设计师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建设行业规则、规范业内行为,扼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产生,提高行业认可度,为乡村设计行业更好的发展提供基础。


       热切希望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联合起来,齐手设计承载着我们乡愁的广袤大地,真正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共创幸福和谐富裕的美丽乡村!







行业新闻